禪修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懷疑自身的健康,是發現智慧的開端。”奧瑞森• 梅倫更說: “人類心靈深處,有沉睡未醒的力量;喚醒此一人們未夢想過的力量,巧妙地加以運用,便能徹底改變一生。”
要獲得健康和改變自己的一生,關鍵在於喚醒心靈深處的力量巧妙的加以運用!
要怎麼樣喚醒這些人們“未夢想過的力量”,就是禪修的課題。平常人,心是對錯、黑白、善惡、陰陽相交相纏相隔,難安難定的!心要能安能定,必須選擇一個可信可靠的生命探索答案給予领悟及肯定。這個《生命学》的探索答案可能就是:單取純陽大圓滿智,用慈悲心去收服黑白、善惡、陰陽、是非。這也就是禪修真實要做的事。
“象中有氣,氣中有理。理生氣,氣生象。理、氣、象貫徹整個宇宙。”
理是“心”的表现。心有二層,底層是真心,也叫做性:表層是俗心,也叫做心。性是生命的基礎、是潛藏的原始智慧。生命是心的体現,是可知可見的“心變形象”。性像蠟燭也像蠟燭點亮的光,這光也就是潛藏著的人們未夢想過的無比尊貴神聖的原始智慧——宇宙无相能量。 “明心見性”是禪修的功夫:明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理法,讓它像蠟燭一樣點亮自己的同時也照明周圍的黑暗。而且元始真心真實的是萬象萬物的主!萬象萬物都是祂所創造!
修行的道理是:神滿而氣生,氣滿而血生,血滿而精生,精滿而髓生,髓滿而神生。心亂則經亂,經亂則內髒亂,內髒亂則氣血不生,氣血不生則精髓不實,精髓不實則身體不能健康!而且會百病叢生!心通則經通,經通則內臟通,內臟通則氣血旺生,氣血旺生則精髓充實,精髓充實則百病消除!身體健康!
《易筋洗髓》運動是《原始伏羲太極圖》原理的實驗和實踐!《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觀自在菩薩”是觀:《原始伏羲太極圖》“陰陽之間的無心無念的無相純陽本體”。我們可以通過這個運動“用真心點燃智慧之光自我觀照本體”,讓本體習慣性的、必然性的時刻主持我們的生命活動!在實踐“本體確認還原”的過程中,特別是在開首,我們必須對“本體”有足夠的認知和瞭解,明白祂才是我們生命的真正 “初祖”!明白祂的妙能和神聖!祂是一切法界萬物萬象之緣起聖因!是不許迷失的“未夢想過的”原始智慧力量!我們明白和確定了祂對於我們的生命存活的重要性,然後讓祂在各自的身體裏固守不易,不斷充實擴大,自然而然的脫換陰陽習氣,作為一個現實的人,“陰陽”天生的必然與我同存,“陰陽”與“純陽”、生命與生命之間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親屬關係,對於陰陽的脫換收服,我們必須用慈悲心確認、尊重、信任、和通、爱护,莫逆圓融,而心中只要存守不易純陽無邪天真自在的法身本體!
附圖:
《原始伏羲太極圖》:
生命學探索與生命管理
林家樂(元禪)編著
生命學是自有人類以來,每一个人必須自我反思的學問。
人類歷史上深入反思生命真相的圣賢有伏羲、神農、周公、文王、黃帝、老子……等等。
“象中有氣,氣中有理。理生氣,氣生象。”因而我们知道人體由載體、被載體、仲介三層结构構合而成。心靈是被載體,經絡是仲介,身軀是載體。
生命學可以分成兩個大部分,一個是外相生命學,一個是內質生命學。外相生命學是以現代科學為代表的生命外相的探索研究;內質生命學是以歷代聖賢為代表的生命內質的探索研究。
林家乐的生命學主要的是內質生命學。
我是誰?我原初是什麼?我從哪里來?將往哪里去?為什麼生?為什麼死?為什麼活?何為非?何為是?
我们暫時不讨论歷代聖賢的探索言論。
對于“生命”這兩個字,林家乐首先提供他所接觸到的一些他所认可的解說供給大家作為參考。
“生命”的“生”,有如下的說法:
●人體有祖炁(讀音:氣),父母交感而炁先至,旋轉時精血隨至,包裹於外,以成胎,始至無有呼吸,後漸漸隨母臍帶呼吸,是隨母之呼吸也。十月滿足,“哇”的一聲落地,是稟天地五行之氣,乳以沃之,先後天混合二炁生,每至子午卯酉時,生氣生血,是人生化一機,漸次分性分命,是一陰一陽之謂道也。陰者元神也,陽者元氣也,陰陽合併生元精,這元精是氤氳之炁,久則甘露也。
●人的生命是從哪里來的?人的“生命”產生於自然界的不平衡,“需要”產生“不平衡”;“不平衡”產生“需要”。“需要”產生變易、遷移、通動、運行、緣遇、際會、結合、離散……。
地球“需要”“人”來平衡地球的“需要”,“人”就“出現”在“地球世間”了。
《楞嚴經》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從“無”始來。從一無所有的虛無自然狀態而來。《金剛經》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人的生命形相生於“理氣”,人類的“母親”被世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尊稱為: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之母、大神、大能、大靈、宇宙自然力、宇宙能量、原始智慧、无相觉知、上天、上蒼、道祖、上帝、佛祖、天主、真主……簡稱:炁、自然、天、道、如來、神、主……,“我”就是“宇宙本體”的“分體”。“我”是自願作為“人”從“母體”分化而來的“生命體”。本體是佛,你也就是佛。你是正在接受“人的試煉”的“佛子”、“佛種”。你身上藏有(佈滿)先天佛性──如來藏(蓮花藏:炁)。你的前身,最初就是佛(覺海)!此生,正在考驗你懂不懂、會不會尋回迷失的佛性,棄妄歸真,返回本體!
●我們應該知道:
佛祖原本光寂,不生一念,不生一相。
祂如世間的賢者所悟:“法身無去無來住寂光而不動”。
因為要讓佛子體驗“德相非空非有隨機感以恒周”的世間生死是非陰陽變幻的苦難與歡樂,才讓大道無住而無不住於世間,無念而無不念於世間,無用而無不用於世間。寂靜如如,非陰非陽,非善非惡,無是無非,不可思议,不許言說。
直至我們經歷了萬難千苦最終才體會到佛祖讓我們做人的苦心善意,佛祖是要讓我們領悟人和世間的一切神通靈妙的道理和变化的法则都來源於本體法身能量!
我們日常的數字表達是1、2、3、4、5、6、7、8、9……至無限數大。1為始數,起首之極數,故稱之為“太極”,是最“盡”的起點。但,相反,9之後的數可以任由你加至說不出的大,那是“無極”;可是,到了不得不停的極數時,此數也只好被稱為“太極”、暫時最盡的終點。有趣的是:1至9之後的任何一個數都可能同時是“太極”又是“無極”。因為任何一個數都是可以暫時停留和可以無窮無盡的繼續向後衍化。我們此時不要忘記,我們的日常數字表達,還有一個“0”字,這“0”字一出現,“1”就不能再被稱為“太極”或“無極”了!因為“0”才真正是眾數的起首端點(天、佛、神)。它才能被稱為“太極”或“無極”。但是我們對數字的表達到此也不能感到滿足,因為這個圓圈是由一個小點著相推移呈形而“畫”出來的!這“點”更是“0”的前身!可是,這“點”還不能夠真是“眾數”最早最祖的“最終起源究竟”!“最終起源究竟”在於“這一點”未出現之前的那一片白茫茫的、一無所有的、不可言狀的、不起心動念的原始虛靈自然狀態(“如來”總本體能量原狀)。這“白茫茫的無念無生無相的一無所有又什麼都可以有的正等正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才是“生命”的真實本源──母體(本體佛性法身)。
因此我才說:
“本源”是“家”,是“來處”,是“萬物與人未出生之前的真面目”──“心(佛性)”。
“心即是佛。”
“萬法唯心(佛性)造。”
“佛祖”是“心”──原始能知之知能(覺海)。
“知能”生念,念生萬物(陰陽眾生),人在其中。
《道德經》開首就說: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
“無名”是“無生”,是無分別、無識念,是原形原態,是什麼也不需說、不必說、不可說、無可說、沒有說、不曾說。因為光寂一片、一動也沒有動過、什麼也不曾發生過!
“有名”是發生了,起心動念了,有識有念了,有認辨分別了,是宇宙世界無中生有了,就開始“說話”了,名就出來了。
“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可以說的──但又不是平常我們所說的語言可以說明白的,祂就是“不必說、不許說、不可說、也不能說的原始之‘心’──知能。”
“名可名非常名”
那個應該有名稱,但又不可以有名稱,叫不出來,不許叫、不可叫、不必叫的名,就是無分別、不動心、不起念、不現覺知之能的無生之心──非平常覺知之心可以輕易識別分辨、說“祂”是什麼的原始“本心”。這個“可能是什麼也不曾發生過”的原始之“心”,不得已的時候我們只能用“祂”作為代稱(名)。
有“心”,才能道,才能名。才有“佛”和“眾生”。
“道”,本“無”,其中藏有“心”矣!
“無”是“空”矣!?道是心矣!?本源乎?非“知能(能知)”是誰?!
“生命”的“命”,有如下的說法:
●一日,佛祖見眾佛子悶悶不樂,不耐空虛靜寂清閒無為,就說:此後將會建構一個虛實並存,陰陽相交,是非善惡互纏,多元擅變,萬物競生,男女繁衍的世界,讓你們一當“做人”的樂趣,但這是一個萬物和人之間關係錯綜複雜,混亂一片,很容易“迷失”而陷於“苦惱”的一個旅程,也是一個歷煉、玩耍的過程,你們每時每刻都會有二個至多個的“生活選擇”,你們可能因此獲得很多知識,但也會因此消磨喪失了“智慧”;相反,有些人卻可能能夠保守“智慧”,鄙尊知識,棄偽返真,回歸本體。我要看一看,你們經過“人的世界”的歷煉折磨,會選擇“滅亡”,或者會選擇“還原”!?──於是佛祖隨即就問大家:“你們有誰願意做人?!”寂寥無聊的佛子靜極動心紛紛舉手,一叩領命下凡來做了人!──人一叩,得“命”。
●命,演繹成為各個生命單元的生命表現後就出現了人的外相生命學。
關於生命起源,我們可以用圖解來進一步闡述祂的真實道理:
這個太極圖很值得大家注意!
它對於我們的生命解讀太重要了!從遠古到現在,一直秘藏不露!只有明朝的來知德先生才知道它的存在價值!
這個圖解是生命學的核心焦點所在,搞清楚這個圖形的學理,就可以洞悉整個生命學的真相和生命管理的正確方法!
●宋·張載說:“《易》不言有無,言有無者,諸子之陋也。”
●古聖說:“神無方而《易》無體,” “至哉《易》乎,其道至大而無不包;其用至神而無不存。”故孔子慨歎:“仁者見之以為仁,知者見之以為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君子之道鮮矣。”
此物就是:本體(炁)、佛性、金剛佛體、法身、天心、含藏識、如來藏、蓮花藏......祂清虛無相純正純善......
●六祖慧能大禪師云:“佛佛唯傳本體”。意思是說:佛傳佛的信記認知標誌,就是看他“本體”的認知和歸合之信悟。(這也就是“禪”的真實意思。)
●人回歸於先天本體謂之“佛”(自覺、覺他、大圓滿覺)。
“大圓滿覺”是怎麼來的?
這七個圖像,放在中間的那個是中國文化傳統中最重要的生命解釋圖像。它經常被放在“八卦圖”的中央,表示陰陽眾生的“陰陽合道”理象。它被世人稱為“太極圖”。此圖表示“人道”陰陽合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是多大,我也是多大。同在一個“圓圈”裏,勢均力敵,你推我讓,“兩魚相咬”,互動旋轉,同源同生,共存共榮。它同時也在暗示:世間萬物的生長變化由無至有,由小至大,陰極陽生,陽極陰生,陰在長大時,陽卻在消退;陰在縮小時,陽卻在擴大。左陽右陰,清者在上,濁者在下。白的叫做白無常;黑的叫黑無常。最值得注意的是那個黑小點和白小點,黑小點叫做:“無中生有”;白小點叫做“有中生無”,兩者身邊都有變大的空間,不像兩側那兩個“頭大尾小”的“兩魚相咬”圖像,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兩者之間,沒有變大的可能。有趣的是:黑白之中的那兩個小點都有任你發展變大的“自由”空間,世界上的人,卻都爭著要“無中生有”,而不要“有中生無”,導致世界上“有”多於“無”,無形中,世間就失去了平衡!造成“邪氣”多於“正氣”,陰盛而陽衰!悲苦多於快樂!!
請你把視線向上移,你會看見居上的那個空洞洞白茫茫的圓圈。此圈,即是太極圖形的前身,也即是萬數之始的“0”。它是純陽之象。再看居下的那個黑漆漆實沉沉的大圓點,卻是純陰之象,是中央那個小黑圓點陰氣無限擴大而造成的極陰之象。
純陽為天、為佛(如來)、為先天無相本體;純陰為地、為魔、為後天有相萬物;半陰半陽為人。白小點無限加大者,可以返回本體成為佛;黑小點無限加大者,可以墮落陰黑的鬼域成為魔!
因此,右側那個白小點加大的圖形,是“人走向佛”的光明幸福境界:左邊那個黑小點加大者,是“人走向魔”的黑暗悲慘境界。
“人走向魔”就不能“回歸本體成為佛”。所以,由此可知:生命的第一選擇應該是“人走向佛”。
“人走向佛”才能夠真正得到快樂、幸福、自在、如意、健康和長壽(獲得無限的長生正能量)!
因為我們真的是在接受一場試煉:──“人”是從“佛”分體而來的佛子!“佛”給我們一個玩耍遊戲的機會,考試磨煉我們是否懂得返回“佛”去!?──這也是之所以稱“佛”(原態總能量一元理天)為“佛祖”的原因!
所以說:如來,如來!如此而來!如去,如去!如此而去!!
我們要畫中間或下面或側邊的圖形,必須先畫上面的圓圈才能畫得出來,這就是說先要有上面的圓圈才能有其他的圖形。
我們把
上面的圓圈代表:“天(佛)”。
下面的大黑點代表:“地(魔)”。
中間的圖形代表:“人”。
“人”是半黑半白,半“有”半“無”,半物質半精神,半陰半陽,半天半地,半真半假,半正半邪,半善半惡,半佛半魔……可陰可陽、可善可惡、可男可女、可是可非、可動可靜、可正可邪、可佛可魔的生命體!
我們現在來探討一下人的“生命管理”的道理和方法。
明朝來知德先生說:“此聖人作易之原也。”
此圖中間的“空白圓圈”叫做“不易”,圓圈週邊的“黑白陰陽”叫做“變易”,能夠“整體的通透理解運用”叫做“簡易”。
因此,我們知道《易》藏有“不易”、“變易”、“簡易”三義,三“易”合為一《易》。
“不易”為先天,為純陽,為宇宙一切物象的無相本體。
“變易”為後天,為陰陽,為現實世間一切正反、真假、美醜、好壞……的象徵,相抱並存、互相轉化、變換無窮、是人的生命歷練過程必須接受的生活遊戲和折磨。
來知德先生像
來知德“太極圖”的道理標示是非常明顯的把“白圈”放在中間的。
此“白圈”是“天心”、“禪體”、“佛源”。
暗示若將此“圈”作為“做人的‘定位’追求”,則表示此人已決心“成佛”──開始“回歸本元(源)”。
此圖所示是修行成佛的“不二法門”(要一、要無,不要二)!也是修行的“必然心法”。
……
以下刪略的“繁文”,請參閱分散在各單元的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