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页 > 生命观 > 林家樂生命探索缘起
選擇以下各標題瀏覽
● 真心何在?
● 明●來知德“太極圖”進一步說明
● 生命“本源”應該是什么?
● 宇宙因愛而生
● 物質來自念頭
● 科學驚人發現! 宇宙竟是大腦
● 外泄的天機:常人極難知道的生命奧秘!
● 人類隱藏的能量級
● 如佛所說--超級震撼--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
● 最小的空性
● 一張圖讀懂生命,看透宇宙。
● 宇宙法則
● 用深度心理學來認識自己和他人
● 念力的驚世揭密
● 量子糾纏與心靈感應
● 愛是流動的能量,愛自己才能更好的去愛
● 我相信愛情,但更相信人品
● 有一種商叫“靈商”---人的終極智力
● 全息呼吸法的前世今生
● 全息宇宙解說 – 從一個嶄新的角度來認知我們生存的世界
● 地球文明原來同源
● 怎麼樣才能達到涅槃境界
● 林家樂講演“廈門大學《禪修》課程”
● 林家乐給“國際YBC中國青年創業導師”傳授祖師心法
● 林家樂這一個人?
● 林家樂生命探索缘起
 

林家樂生命探索缘起

 

 

 





















 

  

 

 

林家乐生命学——為什么這個女孩長大會變成這個樣?! 

 

 

 

 

 

林家乐生命学——她是個失聰者!


 

 

 

 

 

 
林家乐生命学——她為什么活著? 

 

 

 

  

 
 

生命探索緣起

   

    (一)

 
    這個世界太冷了,負面的新聞無日無之,人們活在一種陰暗無光舉足皆險的氛圍中。

    有人歸咎這是一個哀莫大于心死的年代。有人歸咎這是個思想混亂的年代。有人歸咎這是個家庭教育失敗的年代。

    從上世紀開始,隨著獨生子女政策的廣泛實施,獨生子女普遍受到溺愛,生活環境好了,孩子少了,家長不忍心也不必讓小孩吃苦,他們將滿滿的寵愛都傾注在小孩的身上,努力創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給孩子,孩子的欲望輕易得到滿足,他們很難掌握控制欲望的技巧,視一切幸福為必然,從來不知感恩為何物。可以想見,缺乏節制訓練的孩子,只知有我,他們不大關注他人的存在和價值,缺乏社會生活的必要意識和技藝,也缺乏規范和規則意識,想做就去做,完全可以不顧后果與責任。從而導致青少年的犯罪率提升!但大家也必須知道要構建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是需要大人們不斷用時間、金錢去換來的。為了極力滿足孩子足夠的物質需求,就必然忽略了孩子的另一層面的需求:“精神的滿足”。 孩子對父母的感覺是單一而平面的。他們的生活心態是干澀的。因為父母們為了提供好的生活環境而拼命工作,已經忘了,甚至是不懂得去重視孩子們“精神滿足”的需要,最可怕的是父母竟然認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沒有錯,以為孩子已經很幸福了,和自己小時候比起來好太多了,他們覺得心安理得了,孩子如果還有什么問題那就是小孩自己的問題了,也就在孩子的表現未達到家長的預期時,謾罵、責怪、甚至是嘲笑就毫不留情的加諸在孩子的身上。這些用“幸福的蜜糖”養大的孩子,他們一走進學校或社會就會馬上受到同年紀的不同經濟文化背景長大出來的孩子的沖擊,他可能會被蔑視、排擠、打擊,或者是被吹捧、利用。他們為了被“群體生活”所認同,就得馬上面臨是非交雜的心理爭斗,“肯定自己”或者“否定自己”的心理充斥著他們的生活,這些在家里接受了家長無微不至的“愛護”溫室之花放進了自然野外,他們的心理落差和生活的困難就更加顯著。那些沒有好背景,沒有好學歷的窮苦孩子,他們被同歲友伴的富裕生活所引誘,從小滋生了“只要賺到錢能夠在物質上取得成功”就是“英雄”的概念,也因之在不同的生活條件下產生出不同的存活心理反映,并潛伏下了不利于社會正常發展的破壞勢力。女孩子為了獲得金錢帶來的物質享受情愿出賣美好的容貌、身材、年齡和幼稚的心靈,也以不必勞苦而能獲得豐富的物質享受為尊為榮!

    有些生長在邊遠山區的窮苦孩子,男的聰明過人,女的聰慧漂亮,但他們也缺乏正確的社會教養和保護,男的會因為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愿意埋沒在窮山困水;女的也不愿意嫁給窮山困水的鄉人。他們都跑到物質充盈的城市來,沒有好的學歷文憑,只能依憑自己的天賦,各盡心思能力去謀取財富,只要能夠掙到錢,什么事情都敢做,不得已的時候他們只得專挑有利可圖的壞事來做,而且越做越絕!頭腦里只有“自強”絕沒有一絲的“利人”之心!什么道德啊、仁愛啊、慈悲啊、善良啊、正直啊、誠實啊┄┄在他們心中一點兒印象都沒有!他們認為活在他們的年代就必須有他們年代的思維和競爭力!他們不可以接受老年人的規勸!他們非常清楚的明白自己如果不能跟著現實的社會腳步走,他們就不能夠合群,就不能夠活得像當代的人!他們走出去就會讓人視為可憐、蒼白、無力!你就會恐懼你已經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了!你就必須獨個兒默默垂頭喪氣的回家抱著枕頭睡覺!甚至為自己沒有能力在這個世間“活著”而嚎哭一場!這個世界除了能掙錢就沒有絲毫別的值得第一時間去重視的了,因為你有錢你就是英雄,你就到處受到禮敬和尊重。只要你有錢,就更能夠得到社會上、更甚是網路上的“群”和“友”!由于社會貧富落差太大,年輕人已經沒有途徑按部就班走上生命的坦途,他們只有憑籍自己微薄的生存條件自生自滅,他們沒有條件從“利人”的立足點開始出發而去不斷的進修“自強”,社會也沒有善良的心思準備接納這些思想正確力求上進的年輕后輩,所以他們除了“冷酷”的向前拼命“廝殺”,心里不存人間的一點兒人性的溫暖和希望!他們晚上就聚在一起無聊、無知地宣泄他們胸中的郁悶、苦痛、憂愁和哀思!他們有些人感情混亂孤獨,迷茫冷酷,熱切的期待著人間的真愛!!但他們都失望!世間已經不講真愛了!所以他們一到晚上就呼“群”喝“友”狂“歡”達旦!酗酒、斗酒、輕生、亂性、胡作、非為!他們蒼涼,悲憤,失落,絕望!而明天就帶著今晚的空虛、苦惱、仇恨、厭世的心情去面對工作而掙扎的“活著”!甚或去作偽、造假、欺詐、拐騙、坑害、食物中狂加工業用料以圖暴利!社會已經如此,其他有文憑學識、不同年紀的人也見獵心喜而加入了這個社會風尚!苦難荒誕交織成了殘酷的社會現實,讓社會呈現了慘不忍睹的生命現象!

    我們的國家領導人也感慨地說:“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國民素質和道德力量的提高,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強大、受人尊敬的國家。”


    科技快速地俘虜著生活,物質肆無忌憚地填塞占領著生活,人們別無選擇地掙脫“道德”這張約束靈魂的紗網,去享受這“美好”的社會!看似美好的社會,看似平靜的社會,隔三差五的出現各種驚世駭俗、聳人聽聞的事件!讓“慢慢習慣了現今社會”的人們不禁頻頻地冷顫了起來!暗暗地思考:“美好的社會到底是怎么樣了?!”

    
    “道德”,什麼是道?什麼是德?古人孜孜不倦地給我們上了幾千年的課。人們一直在追求合理的社會制度和聖慧的文化繁衍,把古聖先賢的塑像越塑越大,期待世人惦記着他們的教誨!但人們卻只把這些塑像當作藝術品來欣賞!把深埋在人們心中幾千年的教誨倒騰出來一股腦兒儘快地放回高大的塑像里,好讓這騰出來的空間可以裝進更多的“現代現今‘美好’社會”所“創造”的“幸福”!

 
    我們必須刻不容緩的檢討我們的社會出現問題的核心在哪里?!

    問題的核心就在于兒童教育以至成年教育的迷茫!

    
    社會如果長久失去了正確的教育,整個社會的人就幾乎都不知道人“活著”怎么樣才算是“對”、怎么樣才算是“正確”!北大樹立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和西安音樂學院樹立的“明德教化,樂音至善”的校訓已被人們棄若敝屣。整個社會不同年紀的人都在傳說“有錢”才是最重要,北京師范大學的教授董潘先生在他的微博中振臂激呼:當你四十歲時,沒有得到四千萬的身家不要來見我,也別說你是我的學生,……

    以上的社會問題與苦痛,足以使我們對生命充滿恐懼與疑惑!逼使我們不能不思考“生命到底是什么一回事!?”“人應該如何活著才對!?”這也就是你我不得不探索生命的“緣起”!

 

    (二)

   
    我們關心教育的迷茫,就不能不從這一句話開始思索:

    “人生在世,如果不性感,就要感性。如果不感性,就要理性。如果不理性,就要有自知之明。”

    要有自知之明,就得對自己的生命進行探索!生命是怎么一回事?我們為什么突然的發現我們已經是人了!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原來是誰?來了以后我們該怎么辦呢?生命到底是怎么的一種真相?我們應該怎么活著才好呢?

    我們必須理性,理性卻必然來自感性。感性必然來自性感。性感的性,是我們的天性、我們的原性、本性、真性、自性……

    如果一個人已經弄懂了以原性感覺人生并且用“祂”來掙錢過日子,這個人就是一個戰勝了整個生命歷程的“圣人”(勝人)(盛人)!

    我們必須“有錢”才能活得好,但“錢”從哪里來呢?我們應當擁有怎么樣掙錢的本事才能掙到錢呢?

    掙錢必須從自知之明開始,然后在經驗中逐步理性,并逐步的感性,感性積累多了,就會逐漸深入通悟以及運用性感。

    所謂的自知之明就是明白自己應該怎麼樣活著才對。 

    我們如果只懂得“想自己”,而不懂得“想別人”,不知道別人需要我們為他(她)提供什么(對方“需要”的是什么),你就掙不到錢。如果你能夠逐漸擁有掙錢的本事,心里確定了先做好自己(自強),然后一邊尊重愛護對方,相對應的為別人所用,盡所能去滿足給你工作機會(給你錢)的人(利人),你就能夠掙到錢。

   
    人活著除了要懂得掙錢,還需要“感情”作為“伴侶”,在整個生命經歷過程中特別是需要異性的感情!異性的感情也是人生過程中最讓人神搖意亂的災禍發生地。佛經上說:“異性與黃金使人遠離正覺。而且人往往是因為異性而需要黃金。”異性與黃金就是人生中最難應付的兩件事。沒有他們,生活就沒有意義,太癡心于他們,又會失去正覺!



    人活著不能“利人”就不能“自強”。不能“自強”就不能“利人”。“利人”與“自強”是人的生命往前走的兩只腳。走路的時候,有時是必須先“利人”,有時是必須先“自強”,就算你站著不動的時候,也只好是“利人”與“自強”并立在地面上。“利人”和“自強”也就是擁有“異性”和“黃金”的關鍵。

          
    很多人不懂得自己的“生命活著”應該往哪里去?也不曾思考我們不斷的這樣往前走最后生命的結果會是怎么樣?!  

    人的樂趣也許就在于你可以胡亂的東來西往,自由自在的想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好像每個人愛怎么樣活著都可以!多數人走一步算一步,自己并不愿意深入去理會別人,別人也不愿意太深入來理會自己,每個人都在嘗試各種各樣的生活歷煉!人們必然會感受到酸、甜、苦、辣、咸、淡的滋味。人體是為心靈感受歷煉過程而存在的,我們的生命表現,肉身是載體,心靈是被載體。生命歷程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樂、悲、思、恩、怨……使人說不完的各種遭遇的感受,就是你這一輩子的必然的經歷體驗。大家都不知道“做人”當初是自己因為“貪玩”才來世間做“人”的。因為“人”的世界有陰陽是非對錯以及一切不同的對等分別差異!所謂的“貪玩”就是歷煉、體會和理解“人生”。大家各玩各的,父母兄弟姐妹至親好友都不能夠真正有效的阻止你的行為。大家碰在一起產生了生命的交錯,這“交錯”編成了故事,你會愛這個人或不愛這個人。越聰明的人感情越豐富,體會也就會越深入、越深刻、越有趣!我們可能會有丈夫、妻子、情人、知己、朋友、兒女、父母、兄弟、姐妹、親戚、同事、老師……這些人都對我們有不同的情感,他們豐富了我們的人生,讓我們的人生感受更深化!日子過了一段又一段,一時又一時,不容許你想太多,也不容許你不想太多。人與人之間要能夠和諧平順才好!但人有時卻會因為“貪心”而去做一些所謂的“壞事”!做了以后又會自覺“不對”、“羞恥”而后悔,我們就會立即陷入自迷的困境當中,這時候你必須做出選擇,但選擇又是那么的困難,千頭萬緒,千絲萬縷的糾結,顧此失彼,顧彼失此!他對你有恩,你卻對他有情!真心何在?此刻就成了糾結的核心!──這就是我們一般人每日“活著”的“人生”。


    以上所言是必須“探索生命”的原因,這裡面還啟發着生命管理的必要性,生命的緣起和生命管理的學問就構成了本網頁的全部內容。

 

2011年5月23日    

 
 
 
 

 

   
 
 
 
林家乐生命学——有人提倡“培養高度的文化直覺和文化自信”:

 

 

 

 

 

 

關於生命的討論

 

 

 

 

 

【天地玄黄/Baraka】有人赞誉这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纪录片”,也有人声称如果被流放荒岛,它是惟一愿意携带的影片。假如地球有视觉遗嘱,或许就是它。导演走遍全球二十四国拍摄,全片只有音乐与影像,没有对白,无以言表的地球视觉遗言!
 

 

         
 
 

 

 

 

 

無明!

 

 

什麼是無明?……生從哪里來?死向何處去?父母未生前,我究竟是誰?死後是否真有輪回?有沒有我?這些一概不知,皆在無明中。大無明就是一切的大疑問,學佛不從這裏入手,一切都是空事,沒有用,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南懷瑾《圓覺經略說》
 
 
 
 
 
 
  
 
 
 
 
 
 
 
 
父母未生前,我究竟是誰?
 
 
 
 
@恒复法师
生命的本来面目,是一场从无到有,也是一场从有到无;是一场努力拿起,也是一场轻轻放手;是一场美丽绽放,也是一场无声消逝。所有的命运,都是一样如此;所有的来不及,都是错过了原本的路口;而所有的幸福,都在于恰好经过,恰好放手。
 
 
 
 
 
 
@釋道成
何謂眾生?佛經常講,眾生就是法身。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包括了盡虛空、遍法界。所以,看到眾生不要只想到人,範圍太小了。動物、植物、礦物,乃至整個自然現象,無一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這些都是「唯心所現」,心是能現,眾生是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盡虛空、遍法界就是自己的清淨法身。
 
  
 
 
 
 
 
@南師如是說
宇宙萬有的現象都是相對的,有生就有滅,有來就有去,有善就有惡,有是就有非,有動就有靜,這是生滅法,現象界兩邊相對,是靠不住的。能生能滅的,而不生不滅的才是佛道(真如法身)。——南懷瑾《圓覺經略說》
  
 
 
 
 
 
@智悲佛網微博
現象的初始本質超越主體與客體、時間與空間的觀念。但是,一旦現象從初始本質中顯現,我們就無法察覺全體,因而錯誤地區分意識和世界。我與非我之別一確定,輪回便油然而生。輪回沒有特定的時間,它只是時時刻刻反映出,在我們動念之間,無明(真如法身)是如何地將世界具體化。
   
 
 
 
 
 
@南師如是說
真如本體法身究竟是什么樣的呢?“離相離名人不稟”啊!他是无境界,无形相的。你若有了什麼境界,什麼樣子,錯了!所以《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南懷瑾《習禪錄影》
   
 
 
 
 
 
谢安朔
十法界众生看到的世界,都是明觉(如來本体法身)透过觉知习气的折射所体现出来的幻境,觉知的根源是妄念,妄念相续因果聚合就是世界,众生就活在妄想搭建,因缘业障轮回之中,清静自意,妄念习气除尽,觉知性空,世界从未生,也未曾消散,宇宙最快的速度是止,自性性空遍随妄念因果,离当下,周遍过去未来,如如圆照。
  
 
 
 
 
 
 
@佶檀迦利
人人有佛性(真如法身),本來是佛,可是我們卻不知自己即佛。我們的心被虛妄所左右,心每天在十法界(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來來去去,不知道多少次,時而佛心,時而魔心,時而天堂心,時而地獄心。參禪,就是從禪裏面找回自己的佛性,找回自己的真如,找回自己的禪心。
 
 
 
 
 
 
@工布2
佛心的“心”指的不是思想意識,也不是心臟,而是心性,是成佛基因(本體法身)。 如來藏、真如法性、佛性、佛種、種性、根基、本因、依據、親緣、前行、田地、理性、本具光明、心金剛、金剛薩埵等都是顯密經典中同一佛心的不同名稱,每個名稱都代表佛心的一種特性。
 
 
 
 
 
 
@南師如是說
真正的佛(本體法身)在哪里?在你心中。佛經告訴你,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三位是一體的。……你隨時恭敬自己的心,隨時恭敬一切眾生,不要看不起任何一個人,才是信佛。所以說,佛以佛眼看眾生,以慈眼看眾生,不是以怨恨輕視的眼光看別人,才是信佛,信自己的心(本體法身)。——南懷瑾《維摩詰的花雨漫天》
 
 
 
 
 
 
 
@南師如是說
在佛法里讲,修持成功的人,禅宗所谓大彻大悟,也就是《金刚经》上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悟是悟什么呢?是宇宙万物万有的本体,就是法身,也就是心经上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一念不生全体现,也是指法身。----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
 
 
 
 
 
 
 
@善緣網
毗盧遮那佛(漢譯大日如來),法身佛。佛以法為身,十方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世間宇宙的一切法皆由此出。他是佛教至高無上的本尊(太极无极之尊),統率著全部佛和菩薩,是根本佛。
   
 
 
 
 
 
@善緣網
盧舍那佛,即報身佛,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修行圓滿、大徹大悟獲得佛果而顯示佛智的佛身。
 
   
 
 
 
 
 
@南師如是說
寂滅就是涅槃…證到前念已滅,後念未生,中間一段空。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把這三個階段的心一切斷,寂滅現前。…寂滅為樂…享受、幸福都是相對的,都是生滅法,都是靠不住的。只有寂滅境界才是真樂。連「樂」都沒有,有個「樂」又是苦。——南懷瑾《習禪錄影》
   
 
 
 
 
 
@大圓滿法網站
真正的佛菩薩是自性(本體法身)的佛菩薩,是無形的。那種本具的光明與智慧叫佛光,它是無量無邊的,遍滿整個法界。只有明心見性了,才是見到佛,見到菩薩,見到佛光。
   
 
 
 
 
 
@恒複法師
靜靜的愛著這個世界,你會發現慈悲原本的光輝。
   
 
 
 
 
 
@雲鄉禪師
默觀~我在,你在,我們同在,即一切安好!
   
 
 
 
 
 
  
 
 
 
 
 
 
 
 
父母生我后,我是谁? 
 
 
 
 
是佛性,人人本自具足。所谓“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我们每天夜里都抱着它入睡,清晨又与它一同醒来,从来没有远离过。不过,虽未远离,我们却不认识,这也是最悲哀的地方。——香港大学演讲《自心宝藏的探索》
 
 
 
 
 
 @恒複法師
老天給了每個人一條性命,一顆真心,把命照看好,把心性安頓好,人生即圓滿,其他的都不重要。
   
 
 
 
 
 
@慧源圓懷
當下每一分鐘都是你的一生。因為每分鐘我們都在造業,每分鐘我們都在受報,所以每一分鐘都是一生。而一分鐘的念頭可能會改變你的一生。有些人一念嗔心做了什麼事,改變一生;有些人一念善心,在那一刻他想到要做好事,那一生也就起變化。一分鐘就是一生,因此你要把握你的每一分鐘。——大寶法王噶瑪巴
   
 
 
 
 
 
@總裁語錄
人最大的希望是生命能夠永恆。信命,很自然地就信有前生今世,人的思想就有了主心骨,少了對生命無常的擔憂,少了對死亡的恐懼,辦好事時,會有好人好報的心安理得,做壞事時,會有惡人惡報的精神壓力。所以,明知信命是一種愚昧思想,我卻寧肯看到那些缺乏生命底限的人去相信命運的存在。
   
 
 
 
 
 
@頂好視覺
人生無法做到完美,我們就盡力好了,剩下的交給命運。
   
 
 
 
 
 
@微博星座
人生需要“歸零”。每過一段時間,都要將過去“清零”,讓自己重新開始。不要讓過去成為現在的包袱,輕裝上陣才能走得更遠。人的心靈就像一個容器,時間長了裏面難免會有沉渣,要時時清空心靈的沉渣,該放手時就放手,該忘記的要忘記。刪除心靈的垃圾,每天刷新自己,這樣才能重獲新生。
   
 
 
  
 
 
 
 
 
 
 
 
你这个人最珍贵的是什么? 
 
 
 
 
 
是法身佛性。
 
 
 
 
@花花露166
【如是我聞】佛問弟子:世間何為最珍貴?弟子答: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語。經數載,滄桑巨變。佛再問之,答曰:世間最珍貴的莫過於正擁有(它們都是般若如來化身而成)
 
 
 
 
 
 
@一句話一獨白
孤獨,是給你思考自己的時間 。
   
 
 
 
 
 
@-金精經典推薦-
一朵朵清麗的小花,在我的心裏,綻放成它們自己的樣子。清淡,自足,悠長.....
 
 
 
 
 
 
@茶語新人
人無高低左右/內心絕對是平等的/人與人只有愛和被愛/在乎和被在乎/差別和距離/如這純淨的白瓷/就是你、我、大家/潔白無瑕/密而有疏的關係/想起時那樣的淨/相處時那樣的潔/白蓮花是我們每一個人/心中升起的霧散去/看見彼此的菩提佛性!
  
 
 
 
 
 
@恒複法師
人生只是在對對錯錯中走過,何況有許多事,回頭看來,對錯已經無所謂了。這世上,有時笑笑人家,有時讓別人笑笑自己。放輕鬆,給自己快樂,也給別人快樂。

   
 
 
 
 
 
@草根原創精選
人生的終極智慧:1. 政治最高境界是無情;2. 佛學最高境界是無相;3. 道學最高境界是無極;4. 哲學最高境界是無知;5. 音樂最高境界是無詞;6. 事業最高境界是無悔;7. 人生最高境界是無欲;8. 處事最高境界是無名;9. 幸福最高境界是無求;10.溝通的最高境界是無聲。
   
 
 
 
 
 

@如此美麗一左汀汀

無名無求無聲無情,無知,無欲,無極。

   
 
 
 
 
 
@耿介之士
雪蓮性高潔,嬌弱驅妖邪。蠻荒蕭殺地,怒放向天歌。
   
 
 
 
 
 
@看天下了
 
 
 
 
 
 
  
 
 
 
 
 
 
 
 
如何处世?
 
 
 
 
 
@我有一個夢想-
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爭;豁達的人想得開,故不鬥;得道的人曉天意,故不急;厚德的人重謙和,故不躁;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癡;自信的人肯努力,故不誤;重意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濃情的人淡名利,故不獨;寧靜的人行深遠,故不折;知足的人常快樂,故不老。
 
 
 
 
 
 
 
@禪語文摘
人生在世,歸納而言,就是與兩種人相處,一是自己,一是他人。自處處人,就像在畫圓,以自覺、自度為圓心,以慈悲、利他為半徑,所畫出來的是一個人生時空的圓。
   
 
 
 
 
 
@傳喜法師法語
修行是自我解放的過程。把心沉澱下來,分別念放下,心是很奧妙的,虔誠心能投入佛光。
 
 
 
 
 
 
@南城老賈
2012.8.25
  
 
 
 
 
 
@楊瀾精彩語錄
【陳道明四句話,受益終身】1、不要盤算太多,要順其自然。該是你的終會得到。2、壓抑自己沒必要,奉承巴結也沒必要。保持應有的人格力量將贏得更多機會和尊重。3、不要對誰特別好,也不要對誰特別不好。永遠不要被少數人所利用。4、相信自己比依賴別人重要。用盡心機不如靜心做事。
 
 
 
 
 
 
 @恒複法師
想太多,生命就失去了意義;說太多,語言就失去了重量。用熱情生活,用真心行善,謹言慎行,享受簡單快樂的人生。
   
 
 
 
 
 
  
 
 
 
 
 
 
 
 
禅是什么?
 
 
 
 
@勵志精彩語錄
【簡單是禪】人,小時候簡單,長大了複雜;窮時簡單,富有了複雜;落魄時簡單,得勢了複雜;君子簡單,小人複雜;看自己簡單,看別人複雜。世界其實很簡單,只是人心很複雜。其實人心也很簡單,只是欲望很複雜。人,一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寥寥無幾;人,一複雜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卻熙熙攘攘。
 
 
 
 
 
 
@周口原始人
禪,與其說是宗教,不如說是一種生活的智慧;與其說是信仰,不如說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禪是一面鏡,可以照明人的心性;禪是一盞燈,可以指明人的心路。參禪、悟禪的目的,在於明心見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覺知佛性和諧性情。
  
 
 
 
 
 
@王北南2012
【聖嚴法師語錄】1、不用牽掛過去,不必擔心未來,踏實於現在,就與過去和未來同在。2、智慧,不是知識、不是經驗、不是思辯,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態度。3、上等人安心於道,中等人安心於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4、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擁有再多也無法滿足,就等於是窮人。
 
 
 
 
 
 
@索達吉堪布
藏地著名學者根登群佩,說過:“佛教的特點,不是處處發動戰爭,用武力征服整個世界。而是以連螞蟻都不殺害的行為,感動了整個世界。”
 
 
 
 
 
 
  
 
 
 
 
 
 
 
 
修行? 
 
 
 
 
@佛教生命電視
【生命的泉源】一切法,不管是小乘、大乘、密乘,都是為了幫助開顯我們的心性(本體法身)而存在的。寂天菩薩說:生命的泉源就是悲心,就是菩提心。眾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但因為有生命的泉源—大悲願,所以能乘願再來,不斷地回到人間利益眾生(接渡回天)。這才是生命的泉源、生命的力量、生命的動力。
 
 
 
 
 
 
@瀟湘墨人
【戒律】戒律的意义是自由,比方说:佛教里面的五戒――杀盗淫妄酒。我不杀生,尊重你生命的自由;我不偷盗,尊重你财产的自由;我不邪淫,尊重你身体名节的自由;我不妄语,尊重你名誉信用的自由;我尊重你的自由,当然我自己也获得自由。所以受戒就是一种尊重、自由。——星云大师
 
 
 
 
 
 
@吊子哥哥
【睿智者说】修行是什么?修行就是把你内心原有的那种自然的、不造作的、善正的、純粹無染的本具种子(佛种佛性),经过一种感动开发出来。——大宝法王
 
 
 
 
 
 
恒复法师
修行,让心灵皈依宁静。今日之痛,源于昨日的放纵;今生之苦,皆因前世的孽障。于心头置一善念,让所有的哀怨融化在感恩的心中。忘不了的,不必刻意忘;放不下的,不要急着放。于心中默默为那些不好的经历超度,它们的解脱,就是你的解脱。修行,用今日的坚强,救赎曾经迷失的自己。
  
 
 
 
 
 
 @恒複法師
佛說,若想讓心安寧,就要一切隨緣而行,隨遇而安;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苟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懟、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遇,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
 
 
 
 
 
 
@养心妙语
修行,是为了更好地活着。人生,归根结底是为了快乐地生活。可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我们自己也不完美,所以,痛苦几乎无处不在。修行,就是为了修正自己的言行和思想,让痛苦减少,让幸福增加。每一次痛苦的来临,都是发现残缺的好机会。只有用心修行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幸福。
  
 
 
 
 
 
@禪語堂
修行,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坦然地接受殘缺。人沒有三頭六臂,做人也好,做事也罷,誰能盡善盡美?人生的修行,就是用智慧看透世間黑白,並用一顆善良的心成就一切美好,用一顆寬容的心,坦然地接納無法改變的不好。修行,就是寬容。容得下別人的中傷,忍得住困苦的折磨,放得下挽留不了的美好。
 
 
 
 
 
 
@工布2
從菩提心的全面含義講是為利益眾生而成佛之理念。 利眾是目的,自己成佛是手段。 成佛的善德資糧以眾生為物件而得以圓滿,成佛的目的又是為了利益無量眾生。成佛的正發心要從視眾生為母,讓利於眾生的報恩心開始。處處以眾生為主——這是大乘佛教的最根本的教義。
   
 
 
 
 
 
@李智強v
【 事業成功的黃金定律 】第一,你能尊重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尊重你;第二,你能信任多少人,就有多少人信任你;第三,你能跟多少人協作,就有多少人跟你協作;第四,你能讓多少人成功,就有多少人幫助你成功。
 
 
 
 
 
 
@質數堂
以和為貴,突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是度,和是宜。和是當。和是一切恰到好處無過亦無不及。一香一景,「氣升人和」。
 
 
 
 
 
 
@恒複法師
佛法,無非就是告訴你一種生活方法而已。讓你帶著感恩的心,知足的心,包容的心,喜悅地接受生命給與你的一切遭遇。一切都當作你生命旅途中最美好的風景,一切都是為你量身度造的,一切都是為你編排好的連續劇。只不過你總是想當導演,總是想改變劇情,所以你很煩惱和無奈。其實一個好演員把戲演好就夠了。
 
 
 
 
 
 
@普照行者
【《普照行者修心诀——达摩祖师悟性论》】1.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
 
 
 
 
 
 
@普照行者
【《普照行者修心诀——达摩祖师悟性论》】2. 三界者:贪嗔痴也。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色空无异)经云:诸佛从本来,常处于三毒,长养于白法,而成于世尊。
 
 
 
 
 
 
@普照行者
【《普照行者修心诀——达摩祖师悟性论》】3.三毒者:贪嗔痴也。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经云:无乘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此人解佛语。经云:‘五蕴窟宅名禅院,内照开解即大乘 。’ 
 
 
 
 
 
 
@普照行者
【《普照行者修心诀——达摩祖师悟性论》】4. 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禅定’。 知心是空,名为‘见佛’。何以故?十方诸佛皆以‘无心’,不见于心,名为‘见佛’。 舍身不吝,名大布施。
 
 
 
 
 
 
@普照行者
【《普照行者修心诀——达摩祖师悟性论》】5.离诸动、定,名‘大坐禅’。何以故?凡夫一向‘动’,小乘一向‘定’。谓出过凡夫、小乘之坐禅。若作此会者,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愈,此皆‘大禅定力’。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  
 
 
 
 
 
 
普照行者
【《普照行者修心诀——达摩祖师悟性论》】6.不著文字,名‘解脱’;不染六尘,名‘护法’;出离生死,名出家;不受后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处无明,为大智慧;无烦恼处,名般若涅槃;无心相处,名为彼岸。  
 
 
 
 
 
 
普照行者
【《普照行者修心诀——达摩祖师悟性论》】7.迷时有‘此岸’,若悟时无‘此岸’。何以故?为凡夫一向住‘此’。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于‘此、彼岸’也。若见‘彼岸’异于‘此岸’,此人之心已无禅定。 
 
 
 
 
 
 
普照行者
【《普照行者修心诀——达摩祖师悟性论》】8.烦恼名‘众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只隔具‘迷、悟’耳。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 平等法者中,不见凡夫异于圣人。经云:‘平等法者,凡夫不能入,圣人不能行。平等法者,唯有大菩萨与诸佛如来行也’。  
 
 
 
 
 
 
普照行者
【《普照行者修心诀——达摩祖师悟性论》】9.若见生异于死,动异于静,皆名‘不平等’。不见烦恼异于涅槃,是名‘平等’。何以故?烦恼与涅槃,同一性空故。 是以小乘人妄断‘烦恼’,妄入‘涅槃’,为‘涅槃’所滞。 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槃’。 
 
 
 
 
 
 
普照行者
【《普照行者修心诀——达摩祖师悟性论》】10.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若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
 
 
 
 
 
 
普照行者
【《普照行者修心诀——达摩祖师悟性论》】11.空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凡言一心者,似破瓦石、竹木、无情之物。  
 
 
 
 
 
 
普照行者
【《普照行者修心诀——达摩祖师悟性论》】12.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何以故?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 
 
 
 
 
 
 
普照行者
【《普照行者修心诀——达摩祖师悟性论》】13.是知‘持心学法’,则‘心法俱迷’;‘不持心学法’,则‘心法俱悟’。 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正见之人,知心空无,即‘超迷、悟’。 无有‘迷、悟’,始名‘正解、正见’。
 
 
 
 
 
 
普照行者
【《普照行者修心诀——达摩祖师悟性论》】14.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生灭’。 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是名‘真见’。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有见。何以故?‘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非见’故。
 
 
 
 
 
 
普照行者
【《普照行者修心诀——达摩祖师悟性论》】15.凡夫所见,皆名‘妄想’。若寂灭‘无见’,始名‘真见’。 ‘心、境’相对,‘见’生于中。若内不起‘心’,则外不生‘境’,‘境、心’俱净,乃名为‘真见’。作此解时,乃名‘正见’。  
 
 
 
 
 
 
@禪是禪非
你是什麼人便會遇上什麼人;你是什麼人便會選擇什麼人。總是掛在嘴上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人總是很容易被自己說出的話所催眠。我多怕你總是掛在嘴上的許多抱怨,將會成為你所有的人生。除非你能和真實的自己和平相處,否則你永遠不會對已擁有的東西感到滿足。
   
 
 
 
 
 
@一句話一獨白
人要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華。可悲的是,我們往往對繁華趨之若鶩,對寂寞卻無半點傾慕。
 
 
 
 
 
 
@蘇芩
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裏。若他們走進不了你內心,就只會把你生命攪擾得擁擠不堪。孤單,並非身邊沒有朋友,只是心裏無人做伴。都市里遍地是熱鬧而孤寂的靈魂,來來往往的行人,不過是命中的過客,越熱鬧越冷清。生命無需太多陪襯,需要的僅是陪伴。
   
 
 
 
 
 
 
一句話一獨白
頻頻回頭的人,自然走不了遠路。
   
 
 
 
 
 
@恒複法師
佛說: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望,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刹那。緣起即滅,緣生已空。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可愛天韻
這個世界的許多人和事,用終極眼光去看,並無好壞對錯之分.所以,當碰到讓你不快的人和事,沒必要太過執著,太過較真,非決出是非對錯,非爭個勝負高低.有些事你把它擱置一邊,就不是什麼事了;有些人你對他付之一笑,也就走過去了.大度一點,跳出眼前,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糾結於死守,不如淡然中求變。
   
 
 
 
 
 
@恒複法師
生活有兩大誤區:一是生活給人看,二是看別人生活。只要自己覺得幸福就行,用不著向別人證明什麼。千萬不要光顧著看別人,而走錯了自己腳下的路。
   
 
 
 
 
 
  
 
 
 
 
 
 
 
 
人的奥妙? 
 
 
 
 
 
@佛教微語
【這就是人生】有的人你看了一輩子,卻忽視了一輩子;有的人看了你一眼,卻讓你惦記了一生;有的人你看了一眼,卻影響了你的一生;有的人熱情的為你而快樂,卻被你冷落;有的人讓你擁有短暫的快樂,卻得到你思緒的連鎖;有的人一廂情願了N年,卻被你拒絕了N年;有的人無心的表情,卻成了永恆的思念。
 
 
 
 
 
 
@恒複法師
煩惱即菩提,有煩惱才有成長。越是苦惱,你的悟性就越深,就越接近得道之人。沒有使苦惱成為滋養的人,欲從苦惱逃脫,苦惱就越來越多。可是,正是苦惱才能確實改變自身,賦予新生。幼蠶從堅硬的蠶繭中破出,蛇蛻皮重獲新生。正如是,人亦有蛻變的可能。認真面對苦惱,苦惱就不是苦惱。
 
 
 
 
 
 
  
 
 
 
 
 
 
 
 
止觀?
 
 
 
 
@工布2
正確的止觀是“止”和“觀”的有機結合。所謂“不思善、不思惡”、“什麼也不想”的修法就是無思定和滅盡定,習這種禪的結果不是獲得智慧正見,而是變得更加愚癡。正確的修定方法不是“什麼也不想”,而是有選擇地想(入不二法門,要一不要二。一就是無相般若。)。思想本身的規律是有所想而生,有所想而存在。什麼也不想的思想是根本不存在的(也不可能存在)。
 
   
 
 
 
 
 
  
 
 
 
 
 
 
 
 
明心見性?
 
 
 
 
普照行者
【《妙印法师开示录》(一)】 1.问:我该如何修行,才能明心见性?答:大乘学佛人,应遵循的正确学佛次第:第一步,务必先找明师。
 
 
 
 
 
 
普照行者
【《普照行者修心诀——学佛问答》(一)】2.. 问:佛与凡夫有何区别?答:凡夫执迷、颠倒,误认为外在世界是实有的,误认为自己的心在身体之内。能够明心见性,能够认识到山河大地、宇宙星辰都是真心中物,即是佛。佛者,觉也!佛,是觉悟了的人,众生,是未觉悟的佛。
 
 
 
 
 
 
@普照行者
【普照行者修心诀-修持要点】(一):1.【明心见性】何为明心见性?六祖慧能大师开示:"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
 
 
 
 
 
 
  
 
 
 
 
 
 
 
 
 
善根深淺?
 
 
 
 
@智悲佛網微博
沒有善根的人,聽多少佛教的慈悲理念,也一點感覺都沒有;前世若是修學過大乘佛法,即生中上師稍微指點一下,善根也能馬上蘇醒過來,從此人生有著巨大的改變。在佛教中,這被稱之為“福報”。有福報的人,經常會有佛緣;沒有福報的人,總是遇到各種魔緣。
 
 
 
 
 
 
生为众生
佛的法运有正法、像法、末法。像法不如正法,末法不如像法,也是一代不如一代。末法一万年,现在已经过去一千年。我们观察过去一千年,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所以,现在弘法利生十分艰苦,我们所遭遇到的困苦艰难,比古人还要多。——净空法师
 
 
 
 
 
 
@智悲佛網微博
問:“佛教對於一個人最大的境界提升是什麼?” 索達吉堪布:“斷除自私自利的心,全心投入利他的事業。
 
 
 
 
 
 
 
@智悲佛網微博
怎樣是魔相?大凡可愛、可貪、可畏、可憎的人物或境界當前,無不是魔。
   
 
 
 
 
 
@頂好視覺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並不變得更好也不變得更壞,而是變得更像我們心中想要的自己。
 
 
 
 
 
 
@冰山雪蓮ws
 《倉央嘉措較出名的詩》 -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我已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些女子讓它蒙上了灰!
 
 
 
 
 
 
  
 
 
 
 
 
 
 
 
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索達吉堪布
佛教中講究“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但若沒以智慧攝持,則容易導致“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所以,我在此雙手合掌請求:今後你若有機會參與佛教題材的創作或傳播,請先瞭解一下它的真實教義,否則,也許你一不小心,就毀掉了許多人的善根。
 
 
 
 
 
 
恒複法師
要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極大的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釋。
 
 
 
 
 
 
  
 
 
 
 
 
 
 
 
領導者? 
 
 
 
 
南師如是說
我常常說,第一等人領導變化;第二等人呢?把握變化;末等人呢?只有跟著變化走了。該變死,就跟著死,該活,就跟著活吧;這是普通人。所以,懂得《易經》就應該知道領導變,其次變是應變,最末等的人不必談啦,跟著變化而走,與萬物同化而已。——南懷瑾《易經系傳別講》
 
 
 
 
 
 
 管理思想
【真正的领导者并不是传教士,而是笃实的实践者】德鲁克说,领导者之所以能成为领导者,不是因为他们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们做了什么。光说不练的领导者是无法获得属下的信任的。只有通过有效的行动,才能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领导者。
 
 
 
 
 
 
  @管理思想
【张瑞敏:什么是执行】执行是先把小事做好,管理是先把自己管好,做领导是先把员工服务好!执行:标准要低,要求要严!关键是长期坚持!什么是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千百遍都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做不了小事,担当不了大事。
 
 
 
 
 
 
 
@管理思想
德鲁克:优秀领导者常自问,我能做什么?而不是問我喜欢做什么?往往喜欢做的大都不是自己的长处,更不是能有所贡献的事。身为顶尖的领导者,要能发挥自己所长,让别人来补己所短,才能让工作变得更出色。组织的目的在于使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来。
 
 
 
 
 
 
 
管理思想
【山高人为峰,让员工超越自己!】1、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墓志铭上写着:一位知道选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于此。2、韦尔奇,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最大的成功就是培养更多比自己优秀的人才取代自己,而不是复制自己。3、稻盛和夫,领导最大的胸怀是让员工超越自己!
   
 
 
 
 
 
@恒愚法師
佛心待人,自己即佛;佛性悟人,人即是佛。修行到了“看一切人都是好人,一切事都是好事”的時候,就會發現生活中喜悅無處不在,你便擁有了一個完美的世界。當你用煩惱心來面對人生時,你會覺得一切都是業障,世界也會變得醜陋可憎。來是偶然,走是必然,你若有一顆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心,你就最幸福。
 
 
 
 
 
 
  
 
 
 
 
 
 
 
 
智者?
 
 
 
 
@總裁語錄
【智者與愚者】:1、智者記住別人名字,愚者希望名字被記住;2、智者瞭解別人的心思,愚者表示自己的需要;3、智者善於傾聽,愚者只顧傾訴;4、智者使別人逐步認同,愚者讓別人更加分歧;5、智者知過就改,愚者固執己見;6、智者委婉建議,愚者直白否定。
 
 
 
 
 
 
  
 
 
 
 
 
 
 
 
人活著?
 
 
 
 
恒複法師
人活著,其實就是一種心態,你若覺得快樂,幸福無處不在;你為自己悲鳴,世界必將灰暗。是非常有,不聽當無;禍福相依,順其自然。多行善,福必近;多為惡,禍難遠。不奢求,心易安;不冒進,則身全。心小不容螻蟻,胸闊能納百川。順境淡然,逆境泰然。不自重者取辱,不自足者博學,不自滿者受益。
 
 
 
 
 
 
@管理思想
【为谁工作】1.不是为老板工作,为自己工作。永远不要让员工为你干活,而且要构建分享价值的平台,让员工为他的梦想干活!2.每一件工作都与自己成长有关,对工作认真负责就是对自己未来负责。3.没有吃亏的工作,只有傻老板!只要成长了,今天没有回报,命运会在下一份工作给你更多回报!
 
 
 
 
 
 
 
高山流水9188
享受是一种身心愉悦的惬意感觉,生命很简单,无须把它想的太复杂。人生没有什么秘密,只要保持澄明的心态,保持觉知,强壮能量,一切可以比想象和要求的更好。人最终能够享受的只是心情和智慧。我们应该怀着喜悦之情享受人生,无须执著,随缘自乐。

 
 
 
 
 
 
@破诸烦恼
人的情绪,烦恼,痛苦,不安首先来自于痴,痴心,痴情,痴迷,为什么会痴?因为贪,想占有,欲望促使人迷恋在不真实的感觉里。佛法中三毒以痴为根源,对治的方法只有修慧,以慧心对治痴心,以戒律对治贪念,以禅定对治嗔心。
 
 
 
 
 
 
陈朝晖万维网络
不是非得追求更高、更大、更强,而是学会知足。平安、平安,平,才会安。
  
 
 
 
 
 
 
@达真堪布
我们为什么会烦恼痛苦?就是因为不明真相,不明真理。这就是佛讲的愚痴颠倒。这不是佛给我们定的罪,而是佛在指导我们,让我们开悟。受到欺骗、伤害了,本来是祸,但如果你明白了诸法的实相真理,能转念,祸害就变成福报了,烦恼就变成智慧了。这叫解脱,也叫圆满。
  
  
 
 
 
 
 
美丽的鄂尔多斯
你若爱, 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 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 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 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既然无处可躲, 不如傻乐; 既然无处可逃, 不如喜悦; 既然没有净土, 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 不如释然。——丰子恺•豁然开朗
 
 
 
 
 
 
 
@通識教育-潘加惠
甚麼是愛?愛是受气。愛的「心」在中間,把愛的「心」交給对方,剩下的就是「受」。受什麼?就是受气。所谓「受气」,是受不合理的气;如果「愛」是合理的,就不必受气。甚麼是緣?緣是關係。无论善緣、惡緣都是「緣」,人與人之间、团体與团体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都应该把惡緣变成善緣。
 
 
 
 
 
 
 
@通識教育-潘加惠
甚么是迷?迷是一种颠倒,以假当真,以虚作实;迷是一种局限、一种封闭,令人看不到更高的价值。从另一角度看,人之所以迷,就是因为人之见不如实。但人之见为甚么不能如实呢?因为有惑。惑者,惑于欲;惑于欲者必迷,所以人之见不能如实。依佛教的说法,佛与众生的差别不在出家不出家,而在迷与不迷。
 
 
 
 
 
 
 
@通識教育-潘加惠
孟德斯鸠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写《论法的精神》一书,他在书中指出,人类最重要的事就是「启蒙」,即启发人民的觉悟,让人从过去的风俗、道德、制度、政府、国家、君主的习惯思考中走出来,不要愚昧,不要局限自己,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眼界,看看周遭的事物,宽容地对待他人乃至不同政见者。 
 
 
 
 
 
 
@通識教育-潘加惠
人如果只是被自己的原始欲望、心理本能、无意识所控制,人必然会很迷惘,亦很不稳定。别以为你懂思考,可以自己处理,实际上你脑里所想的、你以为你的理性所掌握的,很有可能是仍脱离不了你潜意识的驱动;此可见人除了一个本能与理性之外,还有一些更深隐的东西在控制着我们,它是生命中的原始力量。
 
 
 
 
 
 
 
  
 
 
 
 
 
 
 
 
緣份?
 
 
 
 
@明德队Helenyxy
所谓缘份,就是遇见了你想遇见的人;所谓福份,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的悲欢。缘份浅的人有幸相识却又擦肩而过;缘份深的人相见恨晚从此不离不弃。有的缘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属上等缘,有的缘份是可遇亦可求的属中等缘,有的缘份是可遇而无需求的属下等缘。无论何等缘份,都离不开珍惜二字。
 
 
 
 
 
 
@中频炉周代
【缘分】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几乎等于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们不用说话。看到他就会感到开心、舒畅,就会有安全感,离开就会有失落感;而你的存在也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不说话也会感受到他的呵护和疼爱。有一颗随缘心,你会更洒脱;有一颗平常心,就会更从容。
 
 
 
 
 
 
  
 
 
 
 
 
 
 
 
開悟?
要认识世间。我们在世间要出世间;在世间、出世间,你先得认识世间;认识了之后,你在世间不被世间转,不但不被它转还要转世间;转染污变成清净,佛法就是教授我们转染污变成清净。
  
 
 
 
 
 
 @南師如是說
佛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而有我,以及有我就有我愛,而我愛就是自私的佔有。你看!每個人生下來都在抓、抓,抓了一輩子,最後抓到殯儀館,終究抓不住了!“抓”換個佛學名詞就是“執著”。——南懷瑾《圓覺經略說》
念头像电台,想什么就招什么样的灵!同时又被相反的灵制约。想发财,就有破财的灵力牵制着;想长寿就有许多的引诱破坏其身体的健康;想吃素就会遇到客场;想戒烟就有人拿好烟相敬;想戒淫就有美色萦绕佳缘奇逢。
 
 
 
 
 
 
@通識教育-潘加惠
要对生命、生活、习惯有所反省,反省是开悟的第一步。开悟是自己的事,别人不能代替你,也不能把「开悟」放在你的脑袋中。开悟不能由别人交给你,而是要自己到达。不懂反省,便永远只能顺着生活的安排、工作的安排、潮流的安排过日子;人要不断反省生活的意义、工作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不要划地自限。
 
 
 
 
 
 
@通識教育-潘加惠
甚么是开悟的境界?长养志气,开辟思想境界,提升对价值的体会……有一天,你会有一种通透的感觉,自己在平时思考的东西完全明白过来,不会再怀疑,不会再阻碍,不会再动摇,亦不会再回头,以后每天生活都觉得真实,这就是开悟后的境界。但开悟有契机,要有圆满的配合,为了那一天,自己要先做好准备。
 
 
 
 
 
 
 
@普照行者
【《普照行者修心诀——学佛问答》】 问:众生是未悟的佛,佛是开悟的众生。证悟什么呢?答:证悟"一切唯心所现"!证悟唯心所现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是进入到某个境界中。"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此心就是佛!莫要心外求法!不要停留在“执心”。
 
 
 
 
 
 
@通識教育-潘加惠
人在还没有到达之前,会觉得那地方很奇妙、很美,加添很多幻想,这些东西都是假象,亲眼看见才是真;在到达之后,那些假象便会消失,就是如此。人的成长,乃至开悟,就是如此,一切都是成长者、开悟者当下亲见或亲证。事实上,「开窍」(开悟)了的人生,外在看是没有分别,只是内在的生命已经全新。
  
 
 
 
 
 
 
@佛教微博
【静语禅心】开心是一种觉悟的境界,是一种宽容、安详的心态:人能够活得无忧无愁,没有烦恼,心无挂碍,你就会感悟到世间上最美丽的表情就是开心微笑,因此人要拥有一颗乐观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禅语智慧
佛,不是一尊偶像,而是人生修行的硕果。不必焚香叩拜,佛在心中,而不在身外。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佛之所以为佛,皆因他看透了常人看不透的局,做了常人做不到的事。人之所以是人,皆因七情六欲缠身,看不透,也走不出来。佛有大小,人分三六九等。若心能顿悟,学会满足,你我皆可成佛。
 
 
 
 
 
 
@谢安朔
心灵意识,世界众生,皆因贪嗔痴习气,念头相续构成,不要把修行想象的多么复杂,高不可攀,修行唯有四个字,除恶即善,能够将心灵觉知中贪嗔痴分别攀援净化,就是修行;将贪嗔痴的动机净化空灵,就是得道;将贪嗔痴的源头,细微妄念习气净化,就是成就,将贪嗔痴原始一念,生灭寂灭,自性现前就是如来。
 
 
 
 
 
 
 
@谢安朔
修行者灵魂苏醒,内在觉明解脱累世妄想业障束缚,无始劫习气妄念聚合而成的“梦幻妄境”清醒了,“寂照”现有的物质客观世界,只不过是由众生妄念“聚合”习气,因果轮回而成的相续梦境,梦境虚妄无法阻隔清醒,圆觉清凉,自性圆满不会被幻想梦境之中的业障污染束缚,所以大菩萨在十法界来去自由。
 
 
 
 
 
 
@谢安朔
真性复苏,无染妄念习气,性空圆觉,如如不动,渗透宇宙万有,与众生世界,念头思维,情欲觉知同体,却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增无长,无垢无净,性空周遍;空觉无二实乃“性空无住”,觉空一体,却是刹那生灭之妄想,这就是“生灭寂灭”,寂灭现前最后一个境界次第。
 
 
 
 
 
 
 
  
 
 
 
 
 
 
 
 
別把自己當回事! 
 
 
 
 
恒复法师
别把自己当回事,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别将每个人当回事,你没那么博爱,不是每个人都打心底在乎你。我们不是好好先生,不需要对任何东西都说:Yes。很多时候,只需要,好好做自在的自己。
 
 
 
 
 
 
@加措活佛-慈爱基金
没有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会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也会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有可能还是会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没被批评过。不要因为众生的怀疑,而给自己烦恼;也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走自己的路,让他们去说吧!
 
 
 
 
 
 
  
 
 
 
 
 
 
 
 
努力? 
【哲理分享】有时候,一个悲惨的结局,不是来自不努力,而是来自太努力!高耸的山峰被云雾遮挡,不是因为云雾要遮挡山峰,而往往是因为山峰想穿破云雾!纯洁的心灵被偏见包围,不是因为偏见要包围心灵,而往往是因为心灵想打破偏见!心中的梦想被困境困住,不是因为困境要困住梦想,而往往是因为梦想想冲破困境!
 
 
 
 
 
 
@禅海茶业
佛法讲:过去的事只是记忆,未来的事也是未知,生命只有当下,而能驾驭当下的人才是拥有生命的人。生命的尽头,除了牵挂的人外不再有仇恨的人,而生命的尽头是哪天,我们无从知道,也无从确定,因此为了我们拥有精彩的生命,请记得放下那些我们计较的人或事,让当下更开心。
 
  
 
 
 
 
 
禅语文摘
慢慢的才知道:人这一辈子,要经得起谎言,受得了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诺言。
 
 
 
 
 
 
 勵志人生心語
人可以不上大學,但,不可以沒有知識。無論處境和地位多麼遭,只要心態放平,做好應該做的事,人就活得充實。不要想得太多,簡單的心一旦複雜起來,幸福和快樂就會離我們而去。人做事情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就可以了。
 
 
 
 
 
 
  
 
 
 
 
 
 
 
 
中國人?
 
 
 
 
@正和岛标准
中国人,不侵犯到自己的利益,就光知道埋头赚钱,谁死都和自己没关系。一旦伤害到自己了,马上就惨叫,叫得简直哭天抢地,然后一个大白馒头扔过去,立马又閹了,别人喊的时候,他依然埋头吃喝!━━━王朔
 
 
 
 
 
 
@杨承平
【莫言:酒色赋】如果世上没有美酒,男人还有什么活头?如果男人不恋美色,女人还有什么盼头?如果酒色只是本能,生活还有什么劲头?如果男女都很安分,作家还有什么写头?如果文学不写酒色,作品还有什么看头?如果男人不迷酒色,哪个愿意去吃苦头?如果酒色都不心动,生命岂不走到尽头?
   
 
 
 
 
 
人活一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裏子,都是時勢使然,電影金句如是說。如果能夠改變時勢,命運可以選擇的話,相信大部分中國人都寧願自己活成面子,有頭有面才不枉此生嘛,不管裏子是甚麼鬼東西。——韓世光
 
 
 
 
 
 
@潘峙鋼
中國自古以來分顯學和隱學兩種學道。顯學人人可讀可頌,但隱學卻隱晦單傳。隱學的能量比顯學大千百倍,凡掌握隱學之士必定智勇超群,非等閒之輩。正因為隱學的威力強大,歷代先知必擇人而授,除了天資聰慧,大愛之心是最關鍵的。不然強大的隱學若傳授給心術邪惡之人,一定會給這個世界帶來巨大禍害。
 
 
 
 
 
 
  
 
 
 
 
 
 
 
 
慎獨? 
 
 
 
 
@李智強v
【慎獨——自我修煉的最高境界】古語云:君子慎其獨也(《禮記·中庸》)。自我監控修煉,不僅要修煉有人監督下的思想言行,還要修煉在沒人監督的情形下,也能自覺調節自己的行為符合群體規範,符合社會道德要求,即:慎獨——自我修煉的最高境界。慎獨是一種自律;更是一種情操,一種修養,一種自我觉悟的坦蕩。
 
 
 
 
 
 
恒复法师
未经清贫难成人,不遭打击总天真;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失败如一根绳,既可自缢,也可用来继续攀爬。我们在痛苦中用坚强去奔跑,于是我们就会在奔跑中超越痛苦。华丽的背后总是隐藏艰难的步伐,熬过了漫漫的长夜,黎明不远。
 
 
 
 
 
 
  
 
 
 
 
 
 
 
 
生命的深層意義? 
 
 
 
 
@恒愚法师
生命的深层意义,常在于诱惑丛生中保持真我,不恋世间纷扰;于心灵躁动中趋向澄净,不恋凡尘浮华。花开是一个过程,相聚时当珍惜;叶落是一种轮回,别离时莫伤感。当初有多繁荣,最后就有多败落。痛苦和快乐向来此消彼长。人生的精彩,不是你铭记多少,而是你淡忘多少,唯有边走边弃,才能走得更远。
 
 
 
 
 
 
 
  
 
 
 
 
 
 
 
 
做人? 
 
 
 
 
@太医治水
【曾国藩八条从政语录】1.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2.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3.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4.有油水的地方常常最滑,爬起来站稳都难。5.沉默是一种态度,拖也是一种方法。6.不怕百姓骂你,就怕百姓不找你。7.可以得罪忙人,但不可得罪闲人。8.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南師如是說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你不要自擾,不要做個庸人,就是學佛法門。你說我心裏放不下,怎麼放不下?這話中已經有答案,是你心裏放不下,找我有什麼辦法?佛也沒辦法。聰明的人一聽就懂了,放下就沒事了嘛!對不對?什麼是用功最好的辦法?提得起,放得下,就行了。——南懷瑾《圓覺經略說》
 
 
 
 
 
 
 
@恒复法师
一个人,最重要还是活得好。只要活得好,从前所有的委屈,所有的伤害,所受过的白眼,一切恩情爱恨,后来的一天,都付笑谈中。曾经的伤痛、曾经掉过的眼泪,不过是生命中无可避免的历练。
 
 
 
 
 
 
励志人生心语
有人出卖智慧,有人出卖时间,有人出卖劳力,有人出卖关系,有人出卖身体,有人出卖道德。你要赚一点钱,就必须出卖一点自己拥有的,所以“赚更多钱”和“活出自我”是截然相反的,偏向任何极端,都会让你生活烦恼,最舒服的生活,还是找到平衡点。
  
 
 
 
 
 
@李智强v
【海明威论人生】性格的作用比智力大得多,头脑的作用不如心情,天资不如由判断力所节制着的自制、耐心和规律。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悔恨自己的错误,而且力求不再重蹈覆辙,这才是真正的悔悟。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海明威
 
 
 
 
 
 
励志人生心语
不管你有多忙,请你让自己停下来,认真的想一想,谁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什么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重视和珍惜,在一切都来得及的时候。
 
 
 
 
 
 
  @世华智业投资集团
【人一定要想清三个问题】第一你有什么,第二你要什么,第三你能放弃什么。对于多数人而言:有什么,很容易评价自己的现状;要什么,内心也有明确的想法;最难的是,不知道或不敢放弃什么——这点恰能决定你想要的东西能否真正实现,没有人可以不放弃就得到一切。
 
 
 
 
 
 
恒复法师
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话,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气,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欲,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忍是一种眼光,忍是一种胸怀,忍是一种领悟,忍是一种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种规则的智慧。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央视主持人岩松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任何时候,应该清醒的知道,别人的想法,与你没多大关联,而你自己的想法,是决定你一生的关键。固定你的视野,确定你的目标,踏上你人生的跑道,相信你自己,你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缔造出生命的意义!
 
 
 
 
 
 @V美图美文欣赏V
【微言轻语】人生如茶。茶叶因沉浮和烫泡,在开水中才释放了本身深蕴的清香,生命因遭遇挫折和坎坷,才会迸发出人生那甘甜的幽香。那些不经历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泡的茶叶,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人生路上,经历一次磨难,就会熔炼自己的意志;挺过一次灾难,就能倍增自己自信的力量!
 
 
 
 
 
 
 
 @恒复法师
真实,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什么是真实?就是不撒谎、不做作、不违背良心,纯乎心性而行。不作假,本身的优点缺点一目了然,所以能不自负也不自卑。不作非分之想,所以能安贫于道,知足常乐。不违背良心,所以心无挂碍,日日安好。依心性而行,该作则作,不该作则止;所以,没有妄想和烦恼。
 
 
 
 
  
 
“无信不立”,从“无信”到“有信”是一个生命过程呀!
 
 
 
 
 
 
 
你真心要的是什么,你得到的就会是什么。
 
 
 
 
 
 
 
 
励志人生心语
天赋,才能,眼光,魄力,这一切都还不是伟大,必须加上真实,才成其伟大。真实是一切伟人的共同特征,它源自对人性的真切了解,并由此产生一种面对自己、面对他人的诚实和坦然。
 
 
 
 
 
 @创意同学
用一杯水的单纯,面对一辈子的复杂。
 
 
 
 
 
  
 
 
 
 
 
 
 
 
感恩?
 
 
 
 
恒复法师
感恩是最强大的正能量。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人有祸福。你怎样看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回应你。少一些抱怨,它只会使你堕落;多一些感恩,它能使你昂扬。天是众人的,它不会只把雨点洒落在你的身上。懂得感恩,是一种能量的转换。心中只有阴霾,阳光也会被遮挡;心中多一些阳光,阴霾迟早会散开。
 
 
 
 
 
 
央视主持人岩松
有人曾说过:相貌是一个人心灵的写照,脸庞是一个人情感的凝固。的确,一个人存好心,做好人,有文化、有品位时;欢喜充心,愉悦映脸,她一定会越变越漂亮越变越有味道,反之则越变越丑陋,越变越萎缩。对自己的容貌负责,让你自己的心充满慈悲吧!
 
 
 
 
 
 
  
 
 
 
 
 
 
 
 
愛? 
 
 
 
 
一句话一独白
我宁愿慢慢地去接受一个爱自己的人,也不愿意努力地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
 
  
 
 
 
 
 
恒复法师
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会把太多心思花在取悦和亲附别人上面。所谓圈子、资源,都只是衍生品。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内功。只有自己修炼好了,才会有别人来亲附。自己是梧桐,凤凰才会来栖;自己是大海,百川才来汇聚。你只有到了那个层次,才会有相应的圈子,而不是倒过来。
 
 
 
 
 
 
@一句心语告白
什么样的男人才真爱你?他也许无法立刻给你最好的生活,但他一定在为美好未来而努力。他也许不能立刻迎合你的习惯,但他一定在为你做着改变。他也许不能满足你所有愿望,但却从不忽视你的想法。两个人相爱着,一起努力,一起改变,一起梦想。
 
 
 
 
 
 
 
@妙建法师
佛教不是主张禁欲,也不是要无欲,而是要我们合理的对待欲望。个人对于物质需求要少欲知足;对于智慧的追求,人格的提升,以及为了利益大众的需要开展种种事业,则是佛教所鼓励的,这是善法欲,是菩提道上不可缺少的动力。
 
 
 
 
 
 
 
@释依正
楞严经,淸净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眼耳等不多流逸,即获无生法忍:十方国土,皎然淸凈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园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园妙凈(性果),皆现其中。
 
 
 
 
 
 
@陈义微博
#褝思微箴言#有些东西必须深藏内心。真爱是一种坦荡和信任,是心灵真正的愉悦和安宁,有时候,它就是心中的一个念想,这个念想让产生力量,而不是痛苦和毁灭。爱更是一种珍惜,珍惜别人也珍惜自己。
 
 
 
 
 
 
 
@热情的厘米
一位老人感人至深的自白:“如果有一天,当你看着老去的我,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请不要悲伤,理解我,支持我,就像你小时候学步时,我对你那样细心呵护。如今,请陪伴我走完最后的路,给我你的爱和耐心,我会抱以感激的微笑,这微笑中凝结着我对你无限的爱。”
 
 
 
 
 
 
 
@微博经典语录
【问佛】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仓央嘉措
 
 
 
 
 
 
@杨建国
【星云大师博鳌解构诚信】诚:言字旁加成功的成,意为你说的话要诚实,你要做的事情才能成功。信:单人旁加语言的言,意为人说出来的话需要人家相信,人家要是不信,说出来的就不是人话。
 
 
 
 
 
 
@历史新知
男人总会忽略身边最爱他的人,而宁愿花时间去应酬那些陌生人。女人总是把太多时间放在最爱的人身上,而完全忽略了身边其他的人。所以说啊,男人不要为全世界而活,真正属于男人的,或许只有那一个爱人,几个家人。女人也不要只为一个人而活,你的人生,还可以拥有全世界。
 
  
 
 
 
 
 
  
 
 
 
 
 
 
 
 
悟!
 佛说:“大疑才有大悟,小疑只有小悟,不疑就永远不悟。”
  
 
 
 
 
 
 
南師如是說
六祖…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属于半调子,只悟到空;至于由真空起妙有的功用,是五祖…再给他讲…他才大彻大悟…他就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南怀瑾《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南師如是說
要了解现在时代的趋势,必须要懂得自己古代的历史。我们的国家民族,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要研究几千年的演变……观察现在个人事业的成功失败,要拿古代做镜子,反照自己……多读历史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国家、家庭、孩子,前面要走一条什么道路。——南怀瑾《南怀瑾讲演录》
 
 
 
 
 
 
 
  
 
 
 
 
 
 
 
 
民主社會?
今天的民主社会能提出一个公共目的吗?不能!因为这涉及价值论。民主社会的基石是人权,而人权就是允许人人都有选择自由,谁也不能剥夺谁的权利,于是陷入相对主义。不同的选择只能通过投票决定,你只能决定你自己的私事,社会问题你只能看公意。在这种情形下,有深远见解的人只好闭嘴,社会质素下降。
 
 
 
 
 
 
 
  
 
 
 
 
 
 
 
 
學佛!
 
 
 
 
生为众生
学佛是开智慧,只有通过佛法才能通达一切事理。世出世法都建立在信心上,佛法讲“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道的意义无尽深广,是通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单指佛道。没有信心,任何事都不能成就;有信心,微细的善事皆得圆满,此乃称性的功德。信心之建立,第一是善根,包括缘分。——净空法师
 
 
 
 
 
 
生为众生
缘会变化,信心会退转,究其原因是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信了之后要求解,解能帮助信。一般学佛人在不明理的情况下就相信,这是迷信。然后通过理解,理解是正信;解了之后要去做,一定要落实,把解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此时的信才是真信。这个信心是从自己的生活行为中证实的,这是真信。——净空法师
 
 
 
 
 
 
  
 
 
 
 
 
 
 
 
做好人!
 
 
 
 
@老弄潮儿
做好人,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风气不好的时候和环境里。因此,既然要做好人,就不要怕人不理解,误解,甚至冤枉。做好人,从来都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让人理解的,更不是让人赞扬的。好人,是做给自己的心性圆满的!别作难,别纠结,只要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南師如是說
發心做好事,要先準備挨駡,事情做好了,人家還誹謗你,說你是為了名為了利,你聽到這些,心裏要像吃冰糖一樣的舒服…誤會都可以,我都不在乎。我們常說任勞任怨,任勞容易,任怨則難,請你幫忙勞苦一天,累死了都願意,假如你聽到說這件事就是你幫忙幫壞了,這下子你受不了了——南懷瑾《圓覺經略說》
 
 
 
 
 
 
 
@南師如是說
菩萨是积极的,不管自我,只有做利他的事,而入世利他是非常痛苦的,也是非常烦恼的。要处处牺牲自我,必须要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境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才是真正大乘道的忍辱精神。——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
 
 
 
 
 
 
恒复法师
修炼一颗淡泊宁静的心,幸福才会长久。支撑幸福的,不是财富,也不是成就,而是心态。所有靠外在东西支撑的幸福,都不能长久,只有内心的淡泊宁静,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无论你富裕还是贫穷,不论你是普通人还是杰出者,都可以通过修炼内心、减少欲望来获得幸福。
 
 
 
 
 
 
@老慎头
——爱一朵花就陪它绽放,爱一個人就陪他流浪。
 
 
 
 
 
 
@太医治水
一个人能走多远,与谁同行很重要;一个人能多优秀,导师很重要;一个人能多成功,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对手很重要。 这个对手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逆境,甚至是你人性深处的另一个自己。
 
 
 
 
 
 
快乐的人不是没有痛苦,而是不会被痛苦所左右。
 
 
 
 
 
 
 
@王子丶部落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
 
 
 
 
 
@传静法师微博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你一辈子执著的子女,只是你的一个缘。你一辈子放不下的家庭,只是你生命里的一个驿站。你所追逐的感情和名利只是一个自我意识的幻影。梦醒时分空空如也,满世界都是你的,整个世界又都是空的。 ---藏传佛教智者
 
 
 
 
 
 
@肾病医师李建民
什么是佛?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就是道;就这么简单。一切众生何以不能明白?因为不肯平常。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一定是很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真正的伟大。---南怀瑾
 
 
 
 
 
 
 
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恒复法师
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包容。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而是察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而不会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讽人之缺,责人之误。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认他人,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在包容的背后,蕴含的是爱心和坚强,是挺直的脊梁,是博大的胸怀。
 
 
 
 
 
 
@思想聚焦
【妙联分享】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若”不撇为“苦”,“各”少捺成“名”,一撇一捺成“人”。人世间,凡事耐住方寸就开明了!
  
 
 
 
 
 
 
 
 
 
 
 
 
 
 
 
  
 
 
 
 
 
一个真正想进入解脱之道的人,必定体悟在六道中轮回,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所以才会生起猛烈的出离心;已经进入大乘菩萨道的人,必然对三宝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对众生具有广大的菩提心,纵使生命遇到任何危难,也都始终如一。
 
 
 
 
 
 
南師如是說
告訴你,越是書讀得多、佛法聽得多、佛學瞭解深的人,計較心就越大,簡直沒辦法收拾。……有了知識,計較心也大,就容易意見相爭,認為只有我的才對。……所以有時候不用菩薩的智慧和眼光,多了知識學問反而墮落得越快。——南懷瑾《維摩詰的花雨满天》
 
 
 
 
 
 
@杨建国
《王永庆:一根火柴的“力量”》一根火柴不够一毛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但一根火柴可以烧毁一栋房子。一根火柴是什么东西呢? 1、无法自我控制的情绪; 2、不经理智判断的决策; 3、顽固不化的个性; 4、狭隘无情的心胸。
 
 
 
 
 
 
@成功者笔记
【1】在西藏,再努力也烧不开一壶水,说明环境很重要【2】骑自行车,再努力也追不上宝马,说明平台很重要。【3】男人女人再优秀,没另一半也生不下孩子,说明合作很重要【4】一个人再有能力,也干不过一群人,说明团队很重要。【5】想有保障,买再大的水桶都不如挖一口井,说明管道很重要。
 
 
 
 
 
 
 
尽管是做了庞大的事业,拥有千万美金,如果没有中心思想,没有建立起一个道德标准,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基础,也是没有用的。因为这些有形的财富,只是暂时属于你的,而不是真正为你所有的。当你到了眼睛一闭,两腿一伸的时候,一块钱也不是你的了——南怀瑾《孟子旁通》
   
 
 
 
 
 
 
总裁语录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通識教育-潘加惠
民主首先是一个理念,民主的「主」是谁(who)?如果说「主」就是民,民就是「主」,那么民的「主」又是甚么(what)?是民的「意」!民的「意」从哪里来(where)?从民的大公无私来?从民的自身利益来?还是从民的本能欲望来?如果从民的自身利益来,社会的资源争夺、利益矛盾、贫富分化就会增加。
 
   
 
 
 
 
 
@通識教育-潘加惠
民主只是个机制,要把这个机制做好,还得看参与操作这个机制的人;而这些操作机制的人,民主社会认为不须简别,即任何人都有资格。在目前尚无一个十全十美的民主机制下,靠民主机制的单一运作很难解决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民主教育和良知教育:人必须先有公心,不以自己利益为前提,这样的民主才神圣。
 
 
 
 
 
 
 
@通識教育-潘加惠
「多」是数量(quantity),不是质素(quality),与是非、真假、善恶,均不相干;但在民主政治的多数原则下,它往往代表合理、正确,甚至道德上的善。孟子说:「自反而缩(直),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何等的道德勇气,岂能以双方的人数作是非判别?然而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价值都可以量化计算。
 
 
 
 
 
 
 
SaWo索朗丹增
如今物质生活的提高,很多人都羡慕有财富、名声、相貌的人,甚至为追求其而浪费暇满的人生,但如果一个荣华富贵的人心底却没有一丝善念整天作恶多端又有什么意义?所以我唯一羡慕的是心底善良很有修行人,因为他的这种善根会永远伴随自己,同时我为自己能出生在一个佛教家庭,拥有大德祖辈而万分荣幸!
 
 
 
 
 
 
@思想聚焦
巴菲特在美国一所大学举行演讲。一个学生问: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他没有谈到财富,而是说:“其实,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就会发现,衡量自己成功的标准就是有多少人在真正关心你、爱你.”他还说出了人生的一个秘密:金钱不会让我们幸福,幸福的关键是我们是否活在爱的关系里.
 
 
 
 
 
 
@思想史略
【什么是事业?】不少人把当上大官、成为大企业家看做事业,并把这些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但是,耶稣基督什么官也没有当,更没有做过企业;老子只写了五千言;孔子什么书也没有写。他们就没有成就事业吗?《周易》的思想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又帮助了别人,那就是事业。

 
 
 
 
 
 
南師如是說
我常说,一个国家亡了不怕,是可以复国的;最怕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整个亡掉,那就翻不了身了。诸位青年同学千万要注意,将来的时代,我们的文化要你们年轻一辈的挑啊,不能使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种子断绝。……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根一旦丧失,那就真完了。——南怀瑾《孟子与离娄》
 
 
 
 
 
 
恒安刘莹
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
 
 
 
 
 
 
 
@善缘网
佛教里常常说的“观自在”就是说:“观”察此刻你“自”己的存“在”。你只存于你现在站或者坐的地方,你还能存在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不自在的真正原因也就是我们的心“不在”此刻存在的这里,我们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南師如是說
中國文化講教師是兩個要點,“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什麼是經師呢?教知識,四書五經、數理化、國文,教這個知識容易。人師呢,他的人格,他的一切,在導師制的書院可以做一位人師,人格的表率,像孔子、孟子一樣,不容易!所以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南懷瑾《漫談中國文化》
 
 
 
 
 
 
 
@谢安朔
真理蕴藏在心灵觉知深处,清静无染,寂灭周遍,宇宙世界,身心内外皆是真性之用,真性之所遍及物质生灭聚合刹那间,无生圆觉,当修行者心中有了信徒,所谓的上师活佛就此产生,无处不在的真理被上师切割包装成为精神商品,兜售给内心虚弱,灵魂迷茫的信徒,因众生无知崇拜而成的上师本身也成为了商品。
 
 
 
 
 
 
 
 
 
 
 
 
 
 
 
 
 
 
 
 

 



  林家樂生命学 looklife——
 
 
林家乐博客阅读空间直接链接     林家樂生命学 looklife -- 洞悉生命(洞釋性命) © Copyright by looklife.asia  All Rights Reserved.